文章
  • 文章
  • 产品
  • 论坛
  • 商铺
  • 视频
搜索
首页 >> 新闻中心 >>重点要闻 >> 关于印发《2022年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详细内容

关于印发《2022年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市(地)、县(市、区)农业农村局,龙江森工集团、伊春森工集团、北大荒农垦集团、省林草系统: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农业系统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全力推进我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厅制定了《2022年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2022 年4月8日



2022年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精神,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农业系统工作会议总体部署和相关要求,立足“三全、三链”思路,以推进中药材生物产业发展为重点,以中药材基地建设为抓手,聚焦产业发展的难点和堵点问题,采取行政推动、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典型引带、绿色发展等举措,扩规模、优基地、育龙头、延链条、提品质、创品牌,努力把中药材产业培育成支撑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强县富民的朝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确保实现2022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400万亩以上,产量75万吨任务目标,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中药材种业创新。一是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依托省道地野生药材种质资源研究中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中心,协同开展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和优质农家品种种质收集、保存、评价、筛选和扩繁,建立省级中药材种质资源数据库,构建种质资源信息系统。加强濒危珍稀中药材资源野生抚育和人工种植驯化技术研究,分六大区域建设种质资源原位保存圃和异位保存圃,为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二是建设高标准、高质量、规模化良种繁育基地。依据生态适宜性原则,优化区域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布局,以道地、特色中药材为重点,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国家级区域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省级综合性或单品种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加强特色或重点品种种子种苗繁育生产,提升优良种子(种苗)供应能力,保证优质种苗的自给自足。三是构建良种生产体系。依托科研院校(所)和优势产区、种植企业,结合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以刺五加、人参、五味子、板蓝根、防风、赤芍、紫苏、黄芪、白鲜皮、金莲花等道地和特色品种为重点,开展优质中药材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工作,创制出稳产性好、抗性强、品质优的道地或特色药材新品种。针对培育出的新品种或现有优质品种进行原良种繁育、种子包衣、种子种苗分级及绿色生产、种子加工储藏技术研究,完善种子种苗生产技术标准和规程,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检验规程,构建一整套中药材原良种生产体系。

(二)推进中药材规范种植。一是突出重点发展品种。优化生产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围绕“一县一业、一乡一品”,逐级抓好重点品种。省级重点发展刺五加、人参、五味子、板蓝根、防风等5个道地特色品种。其中,刺五加以绥化市、七台河市、鸡西市、牡丹江市、龙江森工、伊春森工等区域为重点,人参以伊春市、鸡西市、庆安县、穆棱市等区域为重点,五味子以佳木斯市、伊春市、龙江森工、塔河县等区域为重点,板蓝根、防风以齐齐哈尔市、大庆市为重点,推行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建成“寒地龙药”特色大品种示范基地,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市县因地制宜抓好赤芍、柴胡、黄芪、苍术、白鲜皮、黄精、西洋参、平贝、紫苏、月见草、黄芩、金莲花等品种,推行规模化种植,建成道地药材单品种基地,打造具有全国市场份额的优势产业。二是打造寒地龙药生产基地。围绕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中部平原区,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半山区和伊春、黑河、大兴安岭寒地生物产业带等全省优势区域布局,立足区域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以“龙九味”为主导,以道地大品种为重点,打造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寒地中药材产业先行区,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中药材生产优特区。建设一批道地优势专品种生产大县、特色品种示范县,培育一批规范化种植基地。重点打造依兰、甘南、加格达奇赤芍,阿城天问山黄精,汤原、清河、萝北五味子,杜蒙、依安关防风,林口黄芪,方正、海林、东方红林业局、南岔刺五加,穆棱、方正西洋参,庆安、铁力、萝北人参,桦南、鸡东紫苏,大同、泰来板蓝根,宁安、汤旺苍术,铁力、丰林、尚志平贝,勃利黄芩,海伦、密山月见草,宝清白鲜皮,呼玛金莲花等一批专品种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基地,构建绿色、生态、优质、稳定的药源基地,为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推广标准化绿色种植模式。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规范关键环节生产技术标准,强化源头质量控制,集成创新、示范推广一批以稳定提升中药材质量为目标的绿色生产技术和种植模式。鼓励基地生产过程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大力推广道地品种、规范种植、野生抚育、仿生栽培、绿色种植技术。鼓励利用山地、林地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加强环境监测和农业投入品监管,在中药材生产基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病虫草害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用量,提升中药材品质。

(三)发展中药材产地加工。一是打造寒地中药材产业先行区。以大兴安岭寒地生物产业、小兴安岭中药材产业发展为重点,集中要素资源和力量,完善共建机制,着力推动大兴安岭中药材种植基地、饮片加工、原料药提取及仓储加工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促进中药材产加销融合发展。继续推进伊春市“五位一体”林都北药产业园建设,加快桦南县“五位一体”紫苏产业园建设。强化龙江森工中药材产业示范区,黑河、绥芬河自贸区,哈尔滨中国北药智慧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初、精加工业,打造中药材核心产业带,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培育龙头企业。以“龙九味”为核心,以刺五加、人参、五味子等体现“寒地龙药”特色的优势大品种为重点,聚焦产业短板,推进省内外定向精准招商,推动发达地区资本、技术、市场等资源与我省中药材产业优势相结合,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培育现代中药材生产骨干企业。通过内引外联,新、改、扩建和培育一批产品新颖、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中药材加工企业。鼓励种植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建立道地大宗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逐步构建以大型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三是强化产地加工。持续推动产地加工能力建设,引导珍宝岛药业、乌苏里江药业和林宝药业等龙头企业联基地、建基地、带基地,鼓励繁育企业和种植企业向中药材原料制备加工产业延伸,加快建设完善初加工基础设施和引进成套设备,开展趁鲜切制,大力发展初加工业,逐步向精深加工转变,尽快减少“原字号”药材出县、出省比例,提高附加值。发挥自贸区和口岸优势,探索“基地+进口、加工+外贸”模式,打造采收、进口、批发、加工、仓储、网络平台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带,形成新型中药材产业集聚效应。四是加快产品开发。鼓励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所)与医药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道地或主产中药材为基源的中成药生产、饮片加工、兽药饲料等利用途径开发。突出药食同源类中药材保健品、功能食品、功能饮料、优质食用油等产品的研发。联合中国农科院哈兽研等科研单位及中国中药协会中兽药与饲料专业委员会在黑龙江行业机构,加强中药(非药用部位或提取后的废渣)饲料配方研究,中药兽药配方研究以及中药材绿色替抗畜禽饲料和添加剂研究,开发中药材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技术,延伸中药材绿色低碳环保加工链,全面提高产业链附加值。

(四)完善中药材流通体系。一是加快中药材集散地市场建设。加强政府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加快珍宝岛集团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和伊春市、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铁力市、鸡西市梨树区、牡丹江东安区、通河县、中俄(黑河)中药材交易市场(集散地)建设。在中药材主产区逐步建成集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汇聚、仓储物流、加工配送、质量检验、追溯管理、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为一体的中药材交易集散市场,降低交易和流通成本,扩大交易规模,推动形成区域性中药材交易市场。二是推进供需直连平台建设。推进大数据、物联网、区域链等新型信息技术与中药材产业深度融合,以龙药供需直连平台为牵动,以培育梨树区数字化市场建设为重点,建机制、聚流量、创模式、促上市。鼓励中药材经营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拓展销售渠道,开展线上交易、物流配送等服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立全省中药材种植注册制度,探索推行“龙药码”,实行“一药一地一码”,建立质量追溯档案,构建药材生产全过程可追溯体系,全面提升中药材质量安全水平。复制“龙药云+板蓝根”共享示范基地成功经验,创新数字共享基地模式,探索建立“龙药云+N个专品种共享基地”,提高中药材产业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整合数据资源,构建从基地种植、药材收储、质量检测、金融服务等复合功能的融合贯通的大健康数字生态圈数字,实现中药产业链上游的数字化质量管理。三是强化特色品牌培育。强化品牌意识,推进中药材品牌建设,打好寒地黑土、道地特色、生态绿色金字招牌,挖掘整理、宣传推广龙江道地药材功效,做精主打品种,做强龙头企业,做优区域品牌,着力塑造“寒地龙药”品牌。支持中药材产业规模较大的县(市、区)申报大宗药材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申请驰名商标认定。加强对道地药材的地理标志保护,加快林都北药、宁古塔芪、大同板蓝根、铁力平贝、桦南紫苏、海伦月见草、加格达奇赤芍、呼玛金莲花中药材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培育道地药材知名品牌,叫响一批“刺五加之乡”“五味子之乡”“板蓝根之乡”“平贝之乡”“紫苏之乡”“赤芍之乡”“黄芪之乡”“黄芩之乡”“金莲花之乡”。

(五)强化中药材科技支撑。一是加强道地药材基础研究。发挥省级中药材产业创新体系、种业创新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品种委员会和各级业务骨干作用,强化相关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校的沟通协作,加强科技创新与转化,针对不同区域气候特点、不同土壤类型,开展重点品种中药材生产区划研究、中药材高品质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加快种业创新、技术集成、生态种植、绿色防控、农机配套、药食同源产品开发等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开展适宜品种林下种植示范研究,形成生态种植技术体系。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机械的研发,鼓励种植生产企业引进创新或独立创新,以实现机械化耕、种、管、收为目标,节本增效,因地制宜推进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着力突破机收环节瓶颈。二是建设道地药材技术体系。对标国家药典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优选我省道地药材,建立“寒地龙药”特色中药材标准体系。制定良种繁育、种子种苗、种植(养殖)、采收、产地加工规范,完善大宗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构建优质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联合制定发布《黑龙江省道地药材目录》。建立龙江道地药材数据库,制定龙江道地药材质量标准,为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养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指导。三是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全面开展中药材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行动,集成推广板蓝根“大垄双行”、五味子“全光”栽培、黄芪“1+2”栽培、玉米套种防风、人参抗病绿色生产等栽培模式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技术,进一步提高中药材生产标准、规范中药材产品管理,确保中药材产品质量安全,有效保障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坚持线上与线下、集中培训与现场观摩相结合,培养县、乡、村级明白人和专业种药农民。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把中药材产业列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扎实有效的工作计划,明确目标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创新推进方式和工作方法,协调配合,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加大政策扶持。加强财政投资引导,制定出台支持产业发展政策,撬动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加强重点环节投资,支持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及成果转化、品牌打造等工作,提升中药材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实力。鼓励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银行提高中药材开发、生产、加工、产业化服务等方面的贷款比重。

(三)健全产业体系。完善“公司+基地+合作社”、“公司+农场(农户)”等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引领带动作用,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推动中药材产业稳定发展。支持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药农经纪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以新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科学配置科技创新资源,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提高中药材产业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水平。

(四)促进融合发展。促进中药材产业与养生保健、健康养老、健康旅游融合发展,持续推进集参与体验、农家乐、中医药文化、中药美食为一体的中药材康养休闲产业,大力培育中医药特色小镇、中药材特色小镇、中药材专业村、生态观光药园,整合优质中药资源和药谷康养地产,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带动旅游业发展,形成以“中药康养项目”为核心,推动道地中药材种植、药膳开发推广、疗养休闲、旅游康养、电商创业为支撑的产业综合体。

(五)强化宣传推介。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及时总结和宣传各地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在高速公路醒目节点设立宣传公益广告牌,宣传特色中药材资源和产品。适时组织第四届中医药博览会、中药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大兴安岭寒地生物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第二届桦南紫苏节、天问山黄精节、恒山蒲公英节、产销对接会、现场推进会和田间观摩会等活动,强化宣传引导、品牌推广和品牌营销,进一步提升“寒地龙药”美誉度、知名度、影响力。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